新西兰海狗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手机消费者市场粉圈化,也许是场即将到 [复制链接]

1#

01手机圈,“撕逼”从来不是稀罕玩意

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手机厂商之间明里暗里的“勾心斗角”,一直被数码爱好者津津乐道。

诺基亚在iPhone4采用前后玻璃的三明治设计时,嘲笑苹果手机质量远不如诺基亚;

三星则在广告中缺德的把所有人加上刘海,讽刺iPhone的“大刘海”设计;

苹果不愧为老大,一个广告就把所有采用安卓而暴露隐私的手机厂商嘲讽个遍。

这时候,厂家自己是“撕逼”的主力。

与其说是“撕逼”,倒不如说是厂家们利用舆论进行市场营销,放大友商产品缺点,让消费者在脑袋里留下各种手机产品存在的问题。

消费者们更多的是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磕着瓜子,一边笑,一边喊着“打起来,打起来”。

02但现在好像变了

厂家仍然在“撕逼”,但在舆论中水花渐渐的小了。

买了手机的消费者,开始替厂家出头,一股誓死保护我家idol的态势,将手机厂家偶像化。这个,可以说,是“粉圈文化”。

百度百科对于粉圈(饭圈)的介绍是:“如今娱乐圈催生了一个追星的新名词“饭圈”,出现了怀着“老母亲养儿子”心理追星的庞大粉丝群体。偶像的成长之路同时也是粉丝的自我实现过程,他们是粉丝主体性的代言人,满足观看者的自我想象,同时偶像也是他们欲望中的客体,填补着理想伴侣的缺位。”

哈,老母亲养儿子,这可太贴切了。

举个例子,“米猴”和“海狗”。

分别代表着小米拥护者和华为拥护者。

你去小米高管和华为高管的微博下去看,这俩个带有侮辱性质的词,出现的频率很高。拥护一个品牌,以至于对该品牌的竞争对手的粉丝取上侮辱性的代名词,这种做法,好像和微博上追星少女差不多。

不仅如此,手机市场粉圈化的代表,就是品牌的拥护者,无条件接受该品牌所有产品,甚至接受“割韭菜”的操作。

还记得华为P10的“涂层门”和“闪存门”吗?

一个如此明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在余承东的微博下,有多少人在洗地。

这样的评论,看起来像不像维护自家idol的”脑残粉“?

再来看小米电视最近的拆机对比。

起因是荣耀智慧屏音响功率造假,然后拆机就变成小米电视价格高,做工却不如更便宜的智慧屏。这件事小米电视做工差,没得洗。

但是貌似两家厂商的粉丝,不这么认为。

03华为和小米,是现在手机粉圈文化最重的两个品牌

一是因为这俩家互联网意识超前,很早的就知道在网上利用舆论对友商产品进行消费。小米一开始就是手机发烧友吹起来的,他们算是当时网上舆论的主力军;华为说自己没有营销号和水军,但看看微博上长安数码君、万能的大熊、HW前HR的“春秋笔法”就知道,华为肯定是有网上舆论的相关营销的。手机厂商亲自下场,对粉丝“洗脑”,是手机圈粉圈文化蔓延开来最主要的原因。

二是消费者本身。现在手机厂商推出手机的频率远高于过去,而且各家手机都各具特色。消费者很容易买了款手机后,又在网上看到另一家手机的发售信息。也许不如他购买的,他就会讽刺几句;也许比他的好,他就抱怨几句。而随着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消费者也会跟着这样的频率越来越暴躁,最后要么成为品牌粉,要么成为品牌黑,并且走向极端。

三是微博平台的极端化。微博这个平台,信息的复杂性、蛊惑性、聚集性,都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对于不良信息的不作为、恶意谣言的引导都让我觉得微博可能被国外资本控制了。厂家在微博买热搜、买水军,让更多普通的消费者变得更加暴躁,变成厂商品牌的极端粉,相当的可怕。

04粉圈化是场灾难

娱乐圈的粉圈,PGOne、肖战,哪个不是从粉圈获利,最后被粉圈反噬的?

粉圈文化,不是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更多的是利用大众的心里,将他们变得更加极端。

想被粉圈反噬吗,想想PGOne

这是资本的套路,也是资本的残忍支出。

反过来看手机圈,华为现在享受着粉圈内的“爱国营销”,却也同时被黑子们抓住了把柄,华为一旦再出问题,那么疏油层。闪存门、”“带来的批判效应就会无限放大。

小米刚开始作为数码发烧友的力撑对象,在性价比的道路上放弃追求极致硬件,在16年从份额第一直接落到第四,到现在也没缓过气来。

更可怕的是,ViVO、OPPO等手机厂商,也开始买大V,也开始利用消费者带节奏,培养自己的”粉圈“,这让消费者们从”被厂商服务“变成”为厂商服务“,除了加剧对立和矛盾,没有任何的好处。

05

消费者的诉求是在自己的价位上买到适合自己的手机,并且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

受损了,就该骂;维护了,就该夸。

消费者是厂商的爹,而不是恰好相反。

绝不应该因为支持厂商,而像维护idol一样,看不见缺点,对看得见缺点的其他人进行抨击。

不能受大V的影响,被恶意带节奏,多了解信息,多看信息再去评论,再去判断。

一句话,理智思考,消费者为王,良好竞争,去除粉圈化,不被资本牵鼻子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