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某,女,76岁,年09月30日初诊。
主诉:反复双下肢水肿10年。
现病史:患者10年前因下肢突发性水肿,医院住院治疗,查尿蛋白增多,兼见血压偏高,结合各项检查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口服激素及降压药治疗,后激素逐渐停用,而下肢水肿时常反复。曾求诊多处,口服多年中药,但疗效甚微,故特来求诊。辰下:双下肢中度浮肿,按之凹陷,身困腰酸,夜尿频,尿液泡沫多,眠差,大便质稀,昨日查尿常规示尿蛋白2+、潜血-,舌淡苔白,脉弦滑。
处方:*芪二至汤合五苓散加减
*芪30g女贞子12g旱莲草15g
茯苓12g泽泻9g猪苓9g
杜仲12g川断12g芡实15g
金樱子12g白鲜皮20g牡蛎30g(先煎)
益母草20g
共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四十分钟温服。
二诊(年10月07日)7剂药罢,水肿减轻,偶有腰酸,大便4次/日,水样,口稍干,身困,舌淡苔白,脉弦。上方去金樱子、猪苓、牡蛎、益母草,加车前子15g、大腹皮15g、*连6g、砂仁6g、莲子20g,再进7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年10月14日)下肢肿轻,胃胀,大便3次/日,余症皆轻,舌淡苔白,脉弦稍数,舌淡红苔薄白,脉弦。上方去*连、砂仁,加炒扁豆15g、诃子12g、谷芽12g、麦芽12g,续进7剂,煎服法同前。
四诊(年10月21日)自觉可,复查尿蛋白已转阴,下肢未见明显浮肿,双膝关节不舒,舌淡苔白脉弦。上方加狗脊12g、寄生12g。再进14剂。
后加减上方,坚持调服3月有余,水肿未再发而余症皆平。
按语:病家以反复双下肢水肿多年为主诉,故当属中医“水肿”病范畴。水液代谢,与脾气之转输和肾气的开阖关系尤为密切,如《景岳全书·肿胀》所言:“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又载“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本案病家发病之时已年过古稀,脾肾两亏,肾虚水无所主,脾虚不得运水,故见下肢明显浮肿;脾气亏虚,形体失养则身困,水湿不化则大便稀溏;肾气不足,则见夜尿频繁;肾主封藏,肾关不固,精微随溲而出,故见蛋白尿、尿液泡沫多;腰为肾之府,肾阴不足,失于濡养,见腰酸;肾阴不足,真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神失养,而致失眠;结合舌脉,亦提示水邪泛滥;故本案为脾肾气阴两虚、水邪泛溢肌肤之证。吾师治以健脾益肾、利水消肿之法,方投*芪二至汤合五苓散加减。
方中*芪健脾益气,利水消肿;旱莲草配女贞子,滋养肝肾;茯苓与泽泻、猪苓、益母草共用,利水而不伤正;杜仲合川断,补肝肾、强筋骨、通血脉;芡实、金樱子,前者健脾除湿,后者固精缩尿,共达健脾益肾固精之效;肾病常为风邪所累,故予白鲜皮祛风、胜湿;牡蛎,敛阴、潜阳、涩精、安神;诸药同用,脾肾双补,气阴共生,水邪从小便出,精微得肾中固。
二诊时,药后证轻,眠能自安,故去牡蛎;水肿减而大便稀,当为水湿未尽,脾虚不健,去金樱子、猪苓、益母草,故加车前子利水渗湿,大腹皮行水消肿,莲子、*连、砂仁温脾燥湿止利。三诊时大便情况改善,诸证皆轻,出现胃胀,故去*连、砂仁,加扁豆、诃子健脾、化湿、涩肠、下气,谷麦芽健脾促运消胀。四诊时,已无明显水肿,查尿蛋白已转为阴,思病已除大半,偶见膝关节不适,加狗脊、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后主方不变,坚持调服3月有余,诸症皆平。
张喜奎,河南南阳人,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硕士生导师,全国中医高校名师,全国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名医,福建中医药大学首届优秀导师,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全国及省级中医临床优秀人才指导老师,国家中管局全国中医经典理论师资班授课教师,国家中管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巡讲专家,国家中管局重点学科伤寒论学科带头人,国家中管局重点专科治未病专科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第5、6届副主任委员及第7届名誉副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副会长,福建省第十、十一、十二届*协委员等。主编、副主编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伤寒论》等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余篇,出版专著12部。完成了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等。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