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间,反复的流行让男性生殖健康话题热度不断。
据世卫组织的调查,全球有近10%的男性遭受ED困扰,折算人数约为8亿,且发病率呈迅速攀升态势。
鹿血、牛鞭、海狗……男性对自身能力的追求,催生了一个又一个补品神话。随着医学的发展,西地那非等对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成品成为男性的新宠,一年销售量高达47亿片。京东等平台上,此类制品销量连年走高,新兴男性生殖健康养护科技“倍他强”等也迎来爆发。
隐藏于数据之下的,则是男性问题年轻化的严峻形势。
1、千亿刚需市场,新老科技正面交锋
据券商研报预估,国内男性健康市场规模已逼近百亿,未来极可能突破千亿。
最初涉足国内抗ED市场的均为辉瑞等外企,旗下产品万艾可等早已成为大多数药店招牌产品。
直至年,万艾可在国内专利保护期结束。面对广阔的市场,国内各大药企蜂拥而上。一时间,同类药品如雨后春笋涌现,靠着更低的价格迅速抢回了国内份额。如本土制药白云山,第一年业绩便超过4亿,抢占了国内17.8%的市场。
除此类传统助兴制品,与国际前沿接轨的香港,开始出现一些新兴男性养护科技。如香港先锋生科企TimeShop推出的“倍他强”,号称是高端男性生殖健康养护科技品。
有别于传统抗ED制品的“短期勃发”,其在宣传中,更强调“从根源焕活男性源动力”,除近年来男性健康研究中的热门成分L-精氨酸,还复合了人参、泰国野生黑生姜等天然成分以及多种复合维矿。
在男性健康已然一片红海的情况下,此类科技靠着“对抗生殖老化”也杀出了一条路。根据京东后台提供的数据,虽然单瓶元不算便宜,短短一个月也斩入数千万,甚至一度缺货,单日最高成交上万单。
新兴男性生殖科技的出现和破圈意味着,未来,这一领域的厮杀或将从“价格战”转向“科技战”。
2、80%成交为中青年男性,做的是尊严生意
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环境污染、加班应酬等问题增多,男性健康问题也随之显性化。《健康中国幸福时代蓝皮书》调查显示,我国ED(勃起功能障碍)患病率已接近50%。
然而一项对我国名专业男科医生的调查却显示,一年接诊的ED患者仅有33.44万例。“不愿意在另一个男人甚至女人面前,诉说隐情”,几乎是大部分障碍男性的心声。
相比之下,在网上药店终端售出的化学药中,西地那非类成品长期却处于前列。米内网统计显示,去年国内男性健康成品销量高达47亿片。数据背后,是一群从内而外努力维护尊严的男性。
《中国男性生理健康白皮书》显示,有近六成的男性表示更愿意通过服用药物来对抗勃起功能障碍。可以悄无生息将解决良方带回家,对他们而言是较为贴心的方式。
但更紧迫的问题则是,能否从根源解决这一问题。“长期依赖外力支撑,终究不算自己的本领。”这一需求也催生了倍他强等新型男性生殖养护产品的出现,不再单纯追求快速,而是从瞬间爆发、根源滋补和长期养护多层次调理恢复男性元气。
据品牌方给出的用户画像,80%客群为中青年男性,多来自北上广等地区,其中金融、互联网行业用户等占比较为突出。他们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对新兴科技接受度也更高。
参考后续反馈来看,除立时效果,不少用户业满足于“精力更旺、体能更强、起夜减少”等内在感受。尽管单瓶三位数,依旧挡不住中年男性的“热情”,甚至有人一次性带走12瓶的年单。
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邓春华表示:“ED往往是男性整体健康晴雨表。”据WHO的数据,生殖健康是继心血管和癌症之后威胁男性健康的第三大杀手。
在这一背景下,抢占男性生殖健康养护这一细分领域,对其他本土品牌而言,未尝不是一条全新方向。
3、新时代背景下,障碍年轻化成严重问题
环境污染恶化、全球形势风高浪急、社会竞争压力巨大,叠加接连不断的病毒反扑影响,让男性问题尤为突出。
国家卫生与健康调查数据显示,国内20~40岁的男性人口,ED患病率已达到25%左右。而18到25岁的90后男性ED治疗产品搜索意愿占比达30%,年轻化趋势已十分明显。
外在帮助或许能解决一时之急,但相比事后救急,重视日常的生殖养护更为重要。根据德国研究协会给出的建议,远离研究、少去污染空间;每周保持适当运动强度和时间,适当补充贝类、坚果鱼肉等等都不失为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