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平方公里的浦东大地上,有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段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万里长江在奔流入海之前,在长江和东海的融汇处,孕育出了这片美丽的、罕为人知的湿地。
摄影:郑麟
3月9日,上海市林学会理事长钱伯金、上海市林学会秘书长王焱、市林学会城市森林专业委员会主任崔心红、市林学会城市森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郑思俊、市林学会城市森林专业委员会委员严明等一行赴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署学习调研。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一起走进神秘的九段沙。
调研人员在保护区实地踏查九段沙湿地的环境、湿地上建立的自然学堂、观察点等
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是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上海市九段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署介绍,九段沙湿地由九段上沙、中沙、下沙和江亚南沙四个沙体及周围水域组成,因人为干扰较少,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海洋、河流、陆地三大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自然演变过程,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点,记录到的鱼类有多种、鸟类多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态敏感区之一。
截至年的累计监测结果显示,九段沙现有高等植物61种;昆虫种;大型底栖动物种;鱼类种;鸟类18目48科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白头鹤、遗鸥3种;二级保护鸟类有小天鹅、黑脸琵鹭、黄嘴白鹭等24种。在年度九段沙基础监测中,发现物种新记录9种,其中高等植物2种,底栖动物3种,鸟类4种。
摄影:郑麟
在上海九段沙湿地生态展示馆,可以看到九段沙演变的文图和视频介绍,以及各种动植物的标本、模型、照片和文字介绍。
九段沙虽然风景秀美,但人迹罕至,交通不便,驻守九段沙的工作人员,其食物和必需品只能通过船只从外运输获得,两星期才能换一次班。在九段沙,还有一种被当地人称作“海狗”的小虫,个头还没有蚊子大,但给它咬上一口,痛痒无比,往往一周过后还没有消退。保护区管理署成立20多年来,工作人员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湿地、默默工作,使保护区环境不再受到人为破坏。
摄影:郑麟
在九段沙,每到日出日落时,太阳与海平面相接,天地交融为一体,颇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感觉。
摄影:郑麟
摄影:郑麟
在快速发展的上海
九段沙依旧保持着原始美丽的容颜
其背后
是保护区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让我们一起守护这片来之不易的净土!
摄影:郑麟
原标题:《走进九段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