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江陵张家被抄之时,饿死17口,尸体被同样饿红眼了的家犬残食。张居正长子张敬修被严刑逼供,留下血书为父亲的清白抗辩而愤慨自尽;三子张懋修投井未死,被削籍为民,他唯一不肯释怀的只有父亲的尺牍文章手迹;明末张献忠攻陷荆州,要张居正五子张允修出来做官,张允修绝食而死,张允修孙子自焚而死。
张居正是一代权臣,他的子孙也是天底下一流的公子哥。如果张居正真的是生活奢侈,表里不一,道德并不高尚的人,又为何会有如此家风。诚然,张居正不是一个完人,他是有道德瑕疵的人,但他以一己之力为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强行续命,是救时之相,是一代名相。
张居正时期的明朝已是风雨飘摇,内忧外患,是他站出来力挽狂澜。
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
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王朝。明朝传了年,共历经十六帝,中后期的皇帝大多是奇葩,致使明朝弊端连连,一直积压下来,虽偶有明君,却都在位不久。
在明初之时,有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国力极其强盛。只是,洪武时期杀伐过重,永乐大帝穷兵黩武,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时期才算让大明稳和了下来,仁宣之治堪比大唐的贞观之治,是明朝国力最强、*治最清明的时期。不过朱高炽、朱瞻基在位时间都不长,朱高炽只执*八个多月,朱瞻基在位十年就英年早逝。
年,朱瞻基去世,明英宗朱祁镇即位。朱祁镇少年即位,前期有太皇太后张氏主持国事,重用仁宣时期的旧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明朝国力鼎盛。随着太皇太后和三杨去世,朱祁镇宠信的宦官王振开始兴风作浪。随着第一代专权宦官出现,明朝开始走下坡路了。其后,朱祁镇和王振接连发动四次征伐云南麓川之战,致使大*疲惫、国库亏空,北面蒙古部落瓦剌已经逐渐强大起来。
年,瓦剌入侵,王振撺掇朱祁镇御驾亲征。朱祁镇拼凑二十万大*出征,一路上就跟玩似的,还跟随王振去了他的老家蔚州。这样的作战就注定了失败,也先在土木堡围困朱祁镇,发动总攻。最终,明*伤亡过半,朱祁镇被俘虏。土木堡之变让明朝由盛转衰。
土木堡之变后,于谦等人拥立朱祁钰为皇帝。朱祁钰在内忧外患之际即位,他重用于谦等被压制的贤臣,对外抗击瓦剌,对内广开言路,减免税负赈济灾民,节省宫廷开支,明朝稳定了下来。虽然后来朱祁钰软禁返回的朱祁镇,但他确实是明朝的一代明君,在位八年为大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年,被软禁八年的朱祁镇复辟,重新登基。朱祁镇即位后再次在位八年,并没有大作为,还留下了一堆烂摊子,唯一的一件功绩就是临终之前下诏废除殉葬制度。
年,两度登基的朱祁镇去世,明宪宗朱见深即位。朱见深前期还算清明,但他宠爱万贵妃,宠信汪直、梁芳等宦官,晚年又沉迷于方术,纵情声色,致使朝中奸臣纵行,西厂肆虐天下,外面又是水旱连连,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年,朱见深去世,明孝宗朱祐樘继位。朱祐樘是一代明君,他励精图治,驱逐奸邪,任用正直之士,明朝又出现中兴盛世,被称为弘治中兴。不过,朱祐樘少年时为逃避万贵妃的谋害,一直在隐藏中度过,身体不好,加上勤于*事,英年早逝了。
年,朱祐樘去世,明武宗朱厚照即位。朱厚照沉湎于玩乐,荒废朝*,任用以刘瑾为首的“八虎”等宦官,致使宦官恣意枉为,奸臣大肆贪污受贿,培植私*,重用家人。这时的明朝一片黑暗,反叛四起,外面又有强敌进犯。
年,朱厚照去世,因为没有子嗣,堂弟朱厚熜即位。朱厚熜就是嘉靖帝,他在位初期整顿吏治,进行改革,明朝再次恢复了一定实力。只是这局面很快就结束了,朱厚熜迷信方士、宠信严嵩等人,20多年不上朝。这一时期严嵩父子乱*,贪污纳贿,排除异己,很多正直之士被杀。朝廷内部混乱一片,外部也是,北方鞑靼入侵河套,抢掠北京;东南沿海倭寇横行,袭扰诸地;葡萄牙人移民澳门。嘉靖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帝,但没用在朝*之下,他是一个哪怕他死后洪水滔天的人。
嘉靖一朝,明朝弊端已然不可挽回。朱厚熜去世后,隆庆朱载坖即位,在前期他革除前朝弊*,废除海禁,社会较为稳定。不过,朱载坖当了六年皇帝就去世了,而且朱载坖为人谦和,不能制止内阁辅臣之间的倾轧,也是有一定弊端。
年,朱载坖去世,年仅十岁的皇太子朱翊钧。朱翊钧年幼,面临的又是一个弊端连连的大明王朝,官员腐败争斗,内有“神运*输,亦难为谋”的财*危机,外有强敌虎视眈眈。这些累积下来的弊端难以逆转,明朝已经腐朽了,轻轻一推就倒了。
一代名相张居正
在大明风雨飘摇之时,张居正站出来了。张居正历经嘉靖、隆庆又到万历,历经严嵩、徐阶、高拱三位首辅,他已经成为了首辅,独揽大权。
万历年幼即位,一切都听从于顾命大臣张居正。这时的张居正已经48岁了,从他23岁中举进入翰林院,他已经在官场24年了。张居正深知大明的种种弊端,他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治、经济、*事各个方面都要改革。
张居正首先做的是整饬吏治,实行考成法。考成法就是官员考核制度,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这一考核制度不拘出身和资历,只看*绩,裁撤了一大批不称职的官员,也提拔了一批能臣干吏。同时,这一制度也让各级官员不敢懈怠,兢兢业业的督责税粮,国库日益充裕。
张居正改革最主要的还是一条鞭法。最初之时,张居正在全国陆续展开清丈土地,重绘鱼鳞图册,田地比隆庆时期多出了两百多万倾,打击了贵族、地主隐田漏税的状况,赋税收入大大增加。张居正更明白,这改变不了问题,还要进一步改革赋税制度,于是他雷厉风行地推动在全国实行一条鞭法。所谓的一条鞭法,简化来说,一是重新丈量土地,二是徭役、税收合一征收,三是简化征收流程,地方官吏直接负责征收,且实物缴纳改为折银缴纳。这一改革让国库日渐充盈,一举扭转了大明的财*危机。
在*事之上,张居正任用了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守边关。同时,在边疆又实行互市*策,既增加了国库的收入,又保持了边疆稳定正常,嘉靖之时常年犯边的俺答长久没有进犯。
正是张居正的十年改革,为大明王朝延续了五十年的国祚,他绝对是一代名相。
张居正纵然有瑕疵,依然是一代名相
常记先生柄*时,城狐社鼠尽摧之。书生自有屠龙剑,儒者从来作帝师。寂寞王侯多怨恨,萧条国事赖扶持。昭昭史迹留嗟叹,社稷安时宰相危!
海瑞曾评价过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这么说是对的,也是不对的,张居正要改革必然会触动太多人的利益,谋国谋身不能两全。历来改革,哪个不是一样,商鞅、吴起、王安石,谁不是得罪了一大批人。正如张居正自己所说“得失毁誉关头若打不破,天下事无一可为者。”
虽千万人吾往矣。张居正毅然以一身担当天下安危,就算得罪所有人又如何?知我罪我,在所不计!
因此,张居正去世后,很快遭到了清算。各种奏折都是弹劾张居正的,罗织了各种罪状。王世贞在《嘉靖以来首辅传》说张居正乘坐一个由32个人抬的轿子回家归葬,里面有童子伺候,焦竑也是如此说。这两个人都是明朝之人,不过两个人都与张居正有怨隙,王世贞就是被张居正给罢官的。王世贞还说张居正“性整洁,好鲜丽,日必易一衣,冰纨霞绮,尚方所不逮”;也有人说张居正晚年蓄养了很多姬妾,戚继光就每年给他进献海狗肾;也有人说张居正一顿饭吃上百道菜,还觉得没有下筷子的地方。总之,真真假假,极尽诋毁。
张居正真的是个奢华不已,表里不一的贪官吗?在张居正去世两年后,万历下令抄了张家老宅,《神宗实录》里面记载:
江陵原住宅内,金二千四百余两,银十万七千七百余两,金器三千七百一十余两,金首饰九百余两,银器五千二百余两,银首饰一万余两,玉带一十六条,蟒衣、绸缎、纱罗、珍珠、玛瑙、宝石、玳瑁尚未清点。
从这笔钱财来看,张居正确实有不少的财产。只是这些相比严嵩抄家之时仅白银多万两少多了,而且张居正的财产大多都是赏赐的,只在万历时期他接受赏赐多次。
纵然张居正有道德瑕疵,他也是一代名相。万历虽然清算了张居正,差点将他开棺戮尸,但并《明神宗实录》中给了张居正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十年海内肃清,四夷詟服,太仓粟可支数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到了崇祯年间,他换了几十个大学士,但最恨的就是没有张居正这样的名相,心力交瘁的崇祯帝感慨道“思陵之季,抚髀思江陵,而后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之相一也!”纵使得到平庸的宰相数百人,也不如张居正这样一个救时之相。只是,世间再无张居正。
鲁迅先生说的有句话很对,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张居正有道德瑕疵,但他依然是一个救世名相。